治疗师们熟悉的传统治疗技术遵循神经发育一般规律,通过纠正感觉输入与强化正确运动模式促进手功能恢复,此类康复治疗手段统称为“外周干预”。这些技术都基于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及运动学习理论等,但并不直接作用于中枢。随着患者对社会性活动的需求和期望逐步增高,单纯的“外周干预”,尤其对于承担了复杂功能的手部,康复效果愈发局限。
近年来兴起的关于中枢直接干预的治疗手段致力于填补这一缺口。基于临床观察,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贾杰教授带领团队提出了“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即综合应用中枢和外周干预能够更好促进手功能康复,这一理论也可以融会贯通至其他方面的康复治疗当中。“中枢干预”主要包括无创性大脑刺激技术及基于镜像神经系统的相关治疗技术。在这一临床背景下,治疗师亦要及时更新观念,从单纯对患者使用外周干预技术过渡到建立综合应用“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的诊疗思路。
基于镜像神经系统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镜像疗法、动作观察疗法、运动想象、虚拟现实技术及脑机接口技术等。其中运动想象疗法是一种认知方法,使患者自身大脑中想像特定动作、场景,帮助大脑功能重组,以此提高与恢复手和上肢本已习得的运动功能。其特点是人体在不产生任何运动或肌肉收缩情况下执行并完成特定的动作指令的过程。因其具有容易操作,不受治疗条件限制的特点,它在提高康复疗效的同时可减轻患者的负荷运动,患者接受度高。近年来研究发现运动想象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中,尤其是手功能康复,并认为运动想象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脑卒中康复方法。
我科目前采用的羿生手功能康复与评估系统(以下简称“手功能康复系统”)将“运动想象”疗法与被动运动结合,基于“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充分运用“中枢干预”与“外周干预”两大治疗手段,通过中枢干预促进功能脑区激活,提高神经可塑性,通过外周干预强化感觉与运动控制模式对中枢的正性反馈与输入,从而促进脑功能的重塑。
羿生手功能康复与评估系统结合以上两大临床康复理论创新研发出以下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训练模式:
1. 渐进式助力训练模式:适用于脑卒中后神经处于休克状态的超早期患者,此时肢体肌肉张力不足,手指不能运动或肌肉有轻微的收缩。患者产生主动运动意识时,手功能康复系统可智能监测患者手指轻微的运动趋势,辅助患手完成关节全范围的屈伸运动训练。
2.手控任务导向训练模式:可在患者有意识的运动想象后,主动通过健侧手给予患侧手被动运动的指令,带动患手完成想象的动作。
3.创新式镜像训练模式:在增强患侧肢体视觉信息输入的同时,协同触觉信息和本体感觉信息的输入,通过多模态信息协同刺激。较传统镜像疗法能数倍提高患者肢体感知,高度还原手功能运动真实场景,更加有效的激活中枢神经,更有效的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羿生手功能康复与评估系统在调动患者主动运动想象的同时,带动患手进行被动的功能性运动,通过视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多种感觉信息反馈,促进神经传导通路恢复,实现对脑功能损伤的修复。应用“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促使受损运动传导通路的加速修复或重建,可有效加速促进手功能的康复。
|
|
参考文献: [1] 刘桂杉,勾丽洁,马明,王芳,王凯旋.双侧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3):3179-3182. [2] 杨帆,桑德春,张晓钰,卢利萍,褚宏宇.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09):1081-1085. [3] 贾杰.“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新理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1):1180-1182. |
|